2013年的中国楼市正在一个意想不到的高热度中走向终点。在这样一个政府换届时刻依然激荡飙进的房地产年份,我们用十大关键词带您回顾这一年的中国楼市。
关键词1:个税
3月1日国务院下发通知,明确提出二手房交易中按转让所得20%计征个人所得税。为在政策执行前完成交易避税,各地二手房交易大厅被挤爆。过户大厅甚至出现高价黄牛号。紧接着,伴随过户潮而来的是一股“离婚买房”潮,有夫妻半夜排队离婚只为买房避税,对此,有民政局贴出了“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的公告。于是,20%个税是否误伤刚需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关键词2:海外扩张
去年以来,中国房企开始走向国际,到海外买地、建房、收购物业。万达26亿美元购美国院线,3.2亿英镑买英国游艇公司,7亿英镑在伦敦造五星级酒店。绿地集团今年连收购美国洛杉矶中心区两项目,至此进驻6个国家9个城市。此外,万科在新加坡,碧桂园在马来西亚,首创在巴黎,保利在非洲,中海在英国……这是继中国制造业之后,中国开发商要占领全球物业的节奏吗?
关键词3:限购升级
3月新政后,7、8月部分城市房价涨势有增无减!8月下旬,住建部召集南京、郑州等7个二线城市座谈。为保证年度房价控制目标的实现,9月开始多城市先后出台楼市调控升级措施。9月2日,郑州官方明确,20岁以下居民不允许买房。随后,南京房管局发布四措施规范商品房销售秩序。9月29日,乐居独家报道深圳出台限卖令。11月1日,深圳规土委确认,深二套房首付提高到7成。
关键词4:限购放松
一边在限购升级,一边是限购放松!8月14日已连续25个月房价单边下滑的温州传出市民可在市区购买二套房的消息,成为首个放宽楼市限购令的城市;9月16日,舟山也出现放松限购动作,只要今年没买过房的市民,都可以再买一套。其背景是上半年舟山房地产投资负增长,7月财政收入同比下滑19.2%。至此,原先比较一刀切的限购政策或将越来越呈现地方化特点。
关键词5:80万/平米
北京的房价会涨到多高?今年一位教授的言论惊呆了小伙伴。
9月26日凌晨,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布长微博称按北京目前房价增速,25年后,全国房价可达到每平米9万、而北京房价达到每平米80万。随后,人民日报刊文反驳,称从来没有暴涨不跌的楼市神话,董藩言论无知,“只会被公众笑话”。随即董藩又发布万言长微博回复人民日报批判。细想来按教授预测未来一平方米房价就可以买两辆奥迪,一家人拥有100多平方米房产就成亿万富翁,租一套两居室每月得花七八万元!
关键词6:E信通
开创并一直引领中国房地产电商业务的中国领先房地产网站新浪乐居公司宣布,2013年6月18日推出新一代房地产阳光电商平台产品——“E信通”。该产品以其开放、阳光、灵活、安全的特点引发房产电商的创新与变革。率先以功能强大、真实落地、切实可行的E信通项目管理系统,打开了电商开放的大门,再次引领了房地产营销垂直领域内的创新。11月4日,新浪乐居电商4.0隆重登场。易居携手中信银行推出乐居电商4.0——乐居贷,把个人消费信贷巧妙植入电商平台。再次引领中国房地产营销革命风暴!
关键词7:地王与日光
“日光与地王齐飞,中秋连国庆热卖”无疑是今年重点城市楼市的真实写照。北京农展馆每平7.3万的楼面价成全国单价新地王、新鸿基217.7亿拿下上海徐家汇地块、融创103.2亿夺天津天托地块...在地王推动下,京沪杭土地成交前9月即超千亿。同时,楼市也现火爆交易场面,各地频现“日光盘”“时光盘”,几小时卖1400多套的记录先后在京沪郊区诞生。
关键词8:再融资
进击的楼市,不断扩张的版图,价格节节攀升的土地市场,房地产融资也因此越来越急迫。终于在8月,尘封三年之久的上市房企再融资重新排上上市公司的日程表。自新湖中宝抛出首单房企再融资预案后,短短几天内,21多家公司也紧随其后公布再融资计划。龙湖地产更是以单笔76.72亿港元的融资额刷新纪录。虽然房地产再融资短期不会全面放开,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关键词9:京七条
10月23日,北京连续发布《关于加快中低价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设的意见》和被称作升级版北京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京七条”两项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快发展自住型商品住房,增加限价供给,稳定房价预期。这意味着北京楼市调控全面升级,而通过增加供应的方式进行调控,也预示着楼市调控思路和方向的转变。10月,北京一二手住宅成交环比应声大跌。但北京供需矛盾会因此缓解吗?
关键词10:坚持市场化
十八大三中全会前夕楼市最热的话题是长效机制是什么?房产税铺开?保障房立法?小产权转正?
10月29日,新华社报道,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他说,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我们相信,在坚持保障房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坚持房地产市场化,就是满足中国各层次房地产需求、解决当下各类房地产供需矛盾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