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个大问题。一个是形势。一个是十年调控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思考题,一个是未来城镇化与房地产的市场化。
今年房地产各项指标处于高位,而且差不多是历史上最高,但是下行趋势已经形成,并且还将继续。年初的时候,全国包括商业地产的房价,一二三四线的涨幅大概是18.8%,到了年末,就是最后的11月份刚刚得出来的数据是涨幅只有8.1%,还有一个月,涨幅还会下,有可能破8,破8是什么概念呢?就跟今年GDP的涨幅差不了多少。房价同比在下降,但是涨幅还是可以的。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今年GDP假定是7.5%的话,新建住宅都在7.5%以下的涨幅,只有十几个城市涨幅比较高,上海全国第一,涨幅20.1%。二手住宅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几个城市二手住宅是在GDP以上,还有在CPI以下的,那就是负增长。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是增幅在下降,销售量是年初50%,现在是20.8%,但即使是20.8%也比去年高多了。
资本金到位情况是比较平稳,开发商不差钱,资金很充裕。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在下降,但是到11月份的时候上升了一点,上升的这点投资去了哪里呢?去了土地,土地一直在负增长,去年是负的22%,今年一直是负增长,10月份是负的3.6%,结果11月份一下子上升到正9.9%,增加的那一点投资都买地了,甚至抢了地王了,这不是好事。翻正以后,10%的上去了,这意味着明年面粉已经到这个价格了,预示着什么呢?所以不要说房地产投资增长了,增长到哪儿了呢?增长到土地上了。
07年到现在的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幅,蓝线是固定资产,红线是房地产,到现在已经不那么剧烈波动了,因为政府回归市场以后没有很大的政策了,所以房地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今年基本是在20%左右,差不了太多。
第一个大方面我就说到这儿,说到形势,第一句话就是各项指标仍在增幅的高位,但是增幅在逐月回落,趋势明显。第二句话是全国各个地区、各个城市的差异化已经形成,而且非常明显。甚至于一二三四线城市当中的不同地区,差异化非常明显,这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下面讲第二方面,十年调控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思考题。昨天财经峰会夜场的背板就叫"地产泡沫"。关于拐点和泡沫的问题,虽然这十年来大家不断在说这件事情,各种各样的预测甚至赌局也设了不少,但基本上不太准,当初说房子要下降40%甚至50%,这不是政府在说的,甚至银行都在说下降了多少,所以老百姓大部分上当。为什么不准呢?是因为我们十年调控主导的思想,就是要熨平经济周期。我们不会有市场周期,只有文件周期,只有调控周期。文件周期大概是形成了一年左右一个拐点,或者一到五年一个拐点,这不足以完成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是开发商没办法按照市场规律去做这件事情,只有按照拆这个文件,开发商应该怎么应对,赶紧开会。在一个充分的市场经济情况之下,一定是存在周期的,有周期就有拐点。
关于泡沫,泡沫的事情也讨论了很多,现在也不断在讨论。我总结一下,目前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估计,大概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增幅在振荡下降,如果中国房地产搞得好,会实现软着陆。第二种观点是房地产泡沫巨大,从来都有泡沫,这个泡沫早晚得破裂,一破裂就会崩盘,就会影响中国经济,影响银行。这种看法可能涉外的一些金融机构或者评估机构,包括得诺奖的经济学家也会有这种看法,因为有泡沫,早晚会破。第三种看法是高歌猛进,认为中国房地产还早得很,又要城镇化,如果原来是黄金十年的话,那么将来就是白金十年,甚至有的说是钻石十年,从来没有这么好的发展机遇。大概也类是这样三种看法。
泡沫形成的原因各不一样,我们不要讲得太笼统,我觉得这两条应该是衡量有没有泡沫的依据,他们考虑对不对。第一,房地产的增长和房价的增长是不是脱离了当期经济的基本面。如果现在国家肯定经济是在下行,GDP是从两位数变成一位数。这个期间如果房地产逆势上行、高跟猛劲,这是不是泡沫化的趋势?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说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个逆势,经济下行房地产就得上行,才能把经济抵上去。我认为如果这样持续不断的做,肯定是向泡沫推进,因为经济不支持。第二是基本的支付能力是不是支持,如果支持能力长期不支持,那么也就是向泡沫推进。
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我认为是存在泡沫化的趋势,一个是因为经济下行,一个是因为人均收入赶不上,今年人均的收入很可能赶不上GDP的增长,城乡二元化的问题不解决,很难保证收入往上走,只能是差异越来越大。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泡沫,并且开始破裂,比如温州、鄂尔多斯,老说这两个城市,其实真的不只这两个城市存在这些问题。但是不存在崩盘问题,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整个房价形成的高房价的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货币因素,第二个因素是土地因素。这两个因素是推动高房价的因素,这两个因素改变哪一个都不容易,都变不了,不可能把M2一下子搞得特别低,那中国其他经济怎么办?所以货币原来超发的这部分,一时半会下不去,虽然现在已经在调整了。第二,土改没有那么容易,土地出让金这件事一时半会改变不了,最后11月份又抢了那么多地,那么多地王,所以这两件事不改变,中国高房价的事不会一下子发生变化。不动大手术是不行的。另外,中国的房地产实际上已经到了大到不能倒,尤其到转型期,这时候房地产不可能崩盘的。所以这些因素来说,尽管房价高,尽管有泡沫化推进的趋势,尽管有些城市已经形成了泡沫,开始破裂,但不会影响全局性的问题。
政府归政府,市场归市场,我们很清楚,过去十年来是政府归政府,十年出了70个大文件,平均一年7条,力度很大。以房价为主要目标的调控周期,形成了明显的政策周期。2005年到2013年期间,我把70条浓缩成最最重要的7条,只要房价上,一定有一个红线往下压,只要房价下,一定有一个线往下压,然后形成了这样的政策周期。我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以房价为调控目标的调控应该是失效的,我们拿事实说话,如果是有效,房价就不会到2013年这么高。所以以房价为目标的调控手段值得反思,事实证明效果不大,甚至于无效。但是十年调控当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保障房,统一了保障房的思想,到最后政府归政府的第一件事情政府要做的就是保障房,所以三中全会以后,还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讲房地产,第一就是讲保障房,这一点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市场归市场,我们没有经验,只有今年大半年应该是市场归市场,美国确实是市场归市场,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样的借鉴呢?第一,周期,房地产周期是美国业内的必修课,他们非常敬畏市场规律。有一个企业在洛杉矶发展的非常快、非常好,差不多50年的企业,它的董事长跟我说,就是跟着产业周期走。比如第一轮挣了钱的时候,企业发展的时候,他们没有膨胀,把它上市了,让大家来分享这个钱。上市以后,当然融了很多资,他说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可以再吸金。他说不对,我上去以后肯定会下来,有很多企业会hold不住,上市了吸金以后会并购。其实他是踩着周期走,就像冲浪的做法,必须借着这个劲走。他的做法给我们地产商有很多借鉴。
美国的周期是什么情况呢?同样惊心动魄。在过去50年里,全美住宅价格周期是五个周期、九个拐点,原来周期是十年,现在周期变成了17年,拉大了。这17年的周期恰恰用到了现在、用到了当今,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它平滑化,美国的周期是存在的,下一个周期的最高点一定比上一个周期的最高点要高,房价是节节上升的,有周期。我们把它平滑了以后,美国25年来,价格涨了三倍,相当高,金融危机之后下来了,接着是迎来了2012、2013年,为什么很多中国大企业出去购买美国的资产?就是踩着这个周期走的,包括万科也是这样。它才复苏了两年,如果一个周期是17年,那半个周期就是8年到9年,现在只涨了两年,还会迎接下一轮的涨。现在中国房地产的增幅很明显在下滑,而美国的房地产增幅在上涨。如果在这个期间可以找到自己的感觉,找到这个逆周期非常重要。他们下调了1/3非常之多,因为次贷,该买房也买房,一个金融周期导致非常麻烦,他们自己也下滑了1/3左右,现在还没有达到原来的数字。所以这些事情就是市场归市场形成的同样的惊心动魄。
房价只涨不降,这是一个悖论,为什么呢?从20年、50年的角度来看,一定是只涨不降,美国也一样,这次复苏上去,一定比原来金融危机的顶峰还要高。但是你要知道,中间这个下滑是非常厉害的,回调了1/3。我们是15年涨了三倍,他们25年涨了三倍,我们一线城市涨了五倍以上。所以我们对房价要有自己很好的理性的认识,我们不能够永远把它总结为中国特色,比如我们的发展阶段、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土地货币政策、中国人的理财习惯甚至于丈母娘都拉动了房价,在一定时间是合理的,但是在更长更远的视角,10年、20年、50年来看还是应该尊重市场周期,尊重规律。
那么房地产回归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一个是回报率,就是IRR,我们现在不能永远追求这么高,50%、50%以上,应该回归到跟业内差不多的水平,应该是15%、20%。美国现在上升阶段的IRR基本上都是15%到20%,我们不能老去追求很高的利润率或者投资回报率。
第二是支付能力,以房价收入比来定房价。我说房子盖完之后应该是两年以后,为什么不拿那时候的市场来定价呢?而以当期的租金来定价。我说为什么这样?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他就是敬畏这个周期,不知道两年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就是拿刚需市场的租金来定价。如果租一套房子需要五千美元,租的好好的,一下子上升了,变成七千美元了,你一定要比一下月供,如果月供在五千到六千,你一定买房子,不租房子,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杠杆,以租金定房价。
第三是房地产起基础作用,不要老说我们是火车头、我们是拉动力,其实现在应该是共同发展。
第四是环保,人口资源环境同步发展,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
上证指数、房地产指数在2008年以前是同步波动的,结果救市以后,一蹶不振,那么钱都跑在哪里了?一年投资八万亿是很壮观,但是它是不是可以持久呢?整个经济应该是互相之间影响的,我就纳闷小米的广告已经做到我们家的电梯里去了,太厉害了,就是协调发展。我们不能老是高高在上,确实应该是同步发展的局面,可能更健康、更合理。
未来三中全会以后实际上应该是市场的事,我们怎么样体现以市场来配置资源、市场定价,怎么样体现政府归政府,市场归市场,其实三件事情,一个是要素资源能不能市场化,一个是价格形成机制能不能市场化,第三是分配需求能不能市场化,这里就扯到很多事,土地金融、房价租金、税制分配,如果这些问题要解决,必须通过改革、通过三中全会。同地同价这件事非常难,但是必须做。这是RECO做的图,非常不错。离城市中心越近地租越贵,越远地租越便宜,这应该是正常的。但是现在城乡二元体制造成虚线不平滑,断裂成两个线,前面是土地招拍挂高高在上,下面是农村土地上不去,A到B之间就是小产权的活动空间,形成一个断崖。应该把上面的线和下面的农村的线并起来,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事就越来越大。上面越来越贵,下面越来越穷,小产权问题到处弥漫。这次是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土地出让金是一时半会去不掉的,还得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尽管我们说要改革,当然这就要容忍地价领跑房价,越跑越快,面粉比面包贵得多。这就是中国房地产泡沫不崩盘,这些事都得容忍。实际上是地根吸住了银根,与其说银行现在担心个贷断供,其实根本不是。所有的抵押贷款在银行那,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下降了、贬值了,或者开发商不开发了,政府、银行、土地购置方形成了铁三角,互相绑定,所以为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后,一再强调地方融资平台,地方融资平台的抵押物几万个亿全都是土地。如果这部分不能形成利润,就还不了银行的贷。让融资平台形成生产力、形成利润,才能够还银行的贷款,才能够把抵押物土地给释放出来。土地是平抑房地产非常重要的力量。
汇率的市场化和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以后,以前的那些调控手段就不那么灵了,什么一会儿零首付了,一会儿又把首付变成50%了,一会儿又是0.7倍的向下浮动,一会儿又是多少倍的向上浮动,这都是刀刀立现,对我们影响至关重要。再就是多渠道的股权融资和债券市场,提高融资比重这件事我们呼吁了很多,现在如果这样做,那么多渠道、多元化,导入民间融资就起来了。IPO、PE,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现在差不多有了500支,还有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还有资产证券化CMBS,我们都在积极做前期工作。如果我们的REITs和CMBS的产品出不来,我们的房地产就没有退出机制,就逼着我们走各种模式,什么万达模式等等各种各样的模式。最后是人民币和项目实现可兑换。这四件事情是三中全会提出来的,而且正在实现。金融走得比土地更快,比土改快得多得多。
我们国家的高房价是两件事情造成的,一个是低利率,因为低利率大家就不存钱,就去买房子,利息涨得非常慢,房子涨得非常快,那我凭什么要存钱,肯定要买房子。第二是发票子。一手是低利率,一手是发票子,凑在一起肯定造成高房价。发票子和涨房价是非常正相关的关系,我们票子发的比较平缓的2007、2008年的时候,房价也很平缓。但是在救市以后,猛发票子,M2猛增的时候,房价就猛涨。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但一定是重要的因素。
其实房产税和房地产税差了一个字,这是争论不休的。房产税的问题尘埃落定,加了"地"可以立法,不加"地"可以不用立法。加了"地"原来没有这个法,一定要立法,一立法就涉及到改革,扯到土地出让金、扯到70年产权等等,所以要加快立法。要加快房地产税的立法,房地产税的立法过程一定要是公正的,一定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这件事情在向我们走来,但也不是明年、后年就开征,因为要立法。
总而言之,房地产市场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二元化的经济,政府和市场的分工,金融和土地资源的配置,财政和税收制度的改革和立法等等,最终这些改革成果才能体现到合理房价上来,这才是百姓最最关心的改革目标。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房地产改革是渐进的过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